药材功效
黄芪(炙)
- 主要功效: 补气升阳,固表止汗,利水消肿,托毒排脓,生肌。
- 炙黄芪特点: 生黄芪经过蜂蜜炙炒后,其补中益气(健脾补气)的作用更强,性质更温润,更适合用于气虚乏力、中气下陷(如脏器下垂)、食少便溏、久泻脱肛、表虚自汗等证。
白芍
- 主要功效: 养血调经,柔肝止痛,平抑肝阳,敛阴止汗。
- 核心作用: 补血(尤其是肝血),缓解因血虚、阴虚或肝气不舒引起的疼痛(特别是胁肋疼痛、脘腹疼痛、四肢拘挛疼痛),调和肝脾,抑制肝阳上亢,收涩止汗。
地肤子
- 主要功效: 清热利湿,祛风止痒。
- 核心应用: 这是治疗皮肤瘙痒、湿疹、风疹、疥癣等皮肤病的常用药。它能清除皮肤及下焦(如膀胱)的湿热,祛除风邪,从而止痒。
茯苓
- 主要功效: 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。
- 核心作用: 这是最重要的祛湿药之一。它能促进体内多余水液的排泄(利尿消肿),同时不伤正气;还能健脾助运化(从根源上减少湿气产生);并有安神的作用。
功效
:健脾退黄。
适用
:用于治疗虚黄型黄疸、两目及身体皆黄、小便自利而清(
“虚黄”
用法
:每日两次,每次温饮20~30ml。
制法
小故事
江南的梅雨季总是缠绵,青石板路被雨水浸得发亮。渡口边的老药铺前,挂着褪色的布幡,上面 “黄记药庐” 四个字被风雨侵蚀得模糊不清。但方圆百里的人都知道,药庐后院那口老陶瓮里,常年泡着专治虚黄症的黄旭高药酒,琥珀色的酒液里,藏着祖辈传下来的祛黄秘方。
那年春末,渔村的阿水突然得了怪病。原本健壮的汉子,短短几日面色变得蜡黄,连眼白都泛起浑浊的黄影。可奇怪的是,他的小便却清透如常。请了几个大夫来看,都说是湿热黄疸,开的药方喝下去却毫无起色。阿水的妻子红着眼圈,撑着油纸伞来到黄记药庐。
黄掌柜戴着圆框老花镜,仔细端详阿水的面色,又搭了许久的脉,半晌才缓缓开口:”这是虚黄,得用温补脾胃的法子。” 说着,他掀开后院陶瓮的木盖,醇厚的酒香混着药香扑面而来。琥珀色的酒液被舀进粗瓷碗,在天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。”每日温两回,早晚各饮一盅。” 黄掌柜将酒碗递给阿水妻子时,手指上的老茧蹭过碗沿,”莫要急,这酒得慢慢养。”
起初阿水喝不惯药酒的味道,黄芪的甘苦混着白酒的辛辣,入喉时总忍不住皱眉。但喝了几日后,胃里却渐渐有了暖意。半个月过去,奇迹悄然发生 —— 他的面色不再像之前那样蜡黄,眼白也恢复了清亮。更神奇的是,浑身的力气仿佛又回来了,能重新撑着渔船去江心捕鱼。
消息在水乡传开,不少得了虚黄症的人都慕名而来。黄掌柜总是耐心叮嘱:”这虚黄和湿热黄疸不同,小便清利是脾虚的症候,得用黄芪补脾胃,白芍养肝血,地肤子利湿气……” 他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拍着陶瓮,”酒是药引子,能带着药材走遍全身。”
寒来暑往,药庐后院的陶瓮从未空过。新酿的药酒取代旧酒,琥珀色的光泽却始终如一。每当有人问起这药酒的来历,黄掌柜就会指着药庐墙上泛黄的医书,说这是祖辈传下的 “黄旭高方”,专治脾虚所致的虚黄症。暮色里,乌篷船摇橹的吱呀声中,药庐的灯火与药酒的光泽交相辉映,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康。
暂无评论内容